2.2 未来健康险如何与健康产业形成良性互动
银保监会带头研究制定《意见》推动健康保险和健康管理融合发展。2019年12月30日经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的,由银保监会牵头商相关部门研究制定的《关于促进社会服务领域商业保险发展的意见》从五个方面提出了促进社会领域商业保险发展的多项政策举措,其中第一个方面就是“扩大商业健康保险供给”,明确指出要支持商业保险机构参与医保服务和医保控费,完善大病保险运行监管机制以及推动健康保险与健康管理融合发展。
以下将分险种讨论,展望未来我国未来不同种类健康险与健康产业如何形成良好联动。
2.2.1 医疗险
我们认为,以消费者的多元需求为中心、整合医药险以及监管部门的各方资源,只有这样的全流程、闭环式的发展模式,医疗险才能突破以往靠流量和价格拼抢市场、导致险企都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的困境,才能与健康市场形成良性互动。
通过医疗服务产业,整合医疗险与医疗服务,加强多方主体深度合作。借鉴联合健康以及凯撒等国外成熟健康产业模式,医疗险可以通过细分客户群体,精准挖掘需求以及并购医院等方式,加速渗透医疗机构,提升定价话语权和控费能力,充分发挥健康管理与保险业务的协同效应,拓展医疗信息服务业务,创造新的利润增长点。
借助药品及其他健康产品销售产业,建立“医”+“药”+“险”的生态模式。1)医疗险可以借助镁信健康与诺华肿瘤、神州细胞等国内外制药公司之间的战略合作关系,稳定、低价地获得药品,同时反哺药企帮助它们开拓客源。2)国家医保局可以携各家保险公司同药企谈判并制定商业医保目录,进而实现多方共赢的局面。保险公司可以通过闭环实现费用控制,药厂可以通过保险公司稳定销售渠道。3)险企还能与药企合作,针对药品推出和完善特定疾病的医疗险。
优化医保支付模式,通过与医疗机构合作,为医疗险客户提供医疗直付服务,提升医疗险竞争力。如泰康人寿与青岛西海岸新区中心医院合作,推出“健保通”直付式理赔服务;友邦保险与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国际医疗保健中心一起,开创互联网医疗直付落地公立医院的新模式;平安健康与上海国信春田门诊合作,为高端医疗保险客户提供直付服务。直付模式能给医疗险客户带来更优质的服务体验,能间接加强医疗险竞争力。
加强健康管理产业布局,合理控费,细分客户群体,精准挖掘需求,使医疗险能适应多方面需求。借鉴联合健康将客户群体分为四大类的方法,对低端、中端、高端医疗险的客户群体进行细致区分,增加医疗险种类,对并在每类别中进一步细分,有针对性地为不同群体提供差别化的保险方案,做到定价精准、控费有效,满足个性化的医疗险需求。保险公司可以转对“已病”赔付至对“未病”预防,通过提前对医疗险客户进行健康管理,降低以后被保险人发病时的严重程度。
明确、规范、实践长期医疗险费率和免赔额调整的有关事项,支持医疗险产品结构向长期化发展。目前市场中长期医疗险的最长保证续保期为20年,更长期限的保障缺口还明显存在,长期医疗险的巨大发展潜力亟待释放。通过可调但可控的费率和免赔额设计,保险公司可以有效改善未来医疗费用过高的赔付风险问题,由此设计开发和销售更长期限的医疗保险产品,解决短期医疗险稳定性较差的问题,更好地满足市场对于长期保障的需求。

2.2.2 疾病险
规范疾病险承保程序,增强健康管理等增值服务。自2021年2月1日重疾险新定义正式实施以来,重疾险正由“以量取胜”向“以质取胜”转变,未来重疾险产品核心价值应该体现在专业化的健康风险预防和健康管理服务方面。因此,保险公司应规范重疾险承保程序,加强与医疗服务机构的深度合作,利用科技技术,建立起被保险人健康信息动态管理系统,提供更符合消费者个性化需求的定制化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