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特德姜,出生于1967年,美国华裔科幻作家,现居西雅图,是一位出道时间长、产量低,但每次出手必抱回大奖的“低调奢华”系作家。1990年凭处女作《巴比伦塔》出山,即斩获星云奖(与“雨果奖”齐名),之后就成为星云奖、雨果奖、斯特金奖、坎贝尔奖等科幻界奖项的常客。近年来因国内刘慈欣《三体》荣获“雨果奖”而爆红,特德姜的曝光量也逐年增加,渐渐为国内普通读者熟知。豆瓣上竟出现“特德姜和刘慈欣掉进水里你先救哪个?”这样的小组话题,在民间喜闻乐见程度,可见一斑。
本篇将阐释特德姜常用的写作手法——先想象一个神奇道具,在此基础上构筑一个虚拟时空,再进行肆意奔放的思想实验。同时,为大家分析几篇特德姜的名作,这几篇的故事性、可读性、启迪性都很强,包括《前路迢迢》(2005)、《商人与炼金术士之门》(2007)、《焦虑是自由引起的眩晕》(2019)和《你一生的故事》(1998)。
一、《前路迢迢》:预测器与决定论世界观,我们必须假装自己拥有自由意志
前文已述,特德姜惯常使用的写作手法是先想象一个神奇道具,宛如哆啦A梦从四次元口袋,掏出一个未来的高科技产品。特德姜亦然,他的脑洞就是一只十足的四次元口袋,里面装有许许多多神奇道具,在《前路迢迢》超短篇小说(不满2000字)里,他掏出了一个“预测器”。
“预测器”不复杂,车钥匙般大小,只有一个按钮和一个绿色发光二级管。之所以称它为预测器,是因为绿色发光二极管总能在你揿下按钮前一秒闪光,绝不出错——无论你怎样绞尽脑汁地骗它。
预测器的原理在于它装有一种“反向延时电路”,能向过去发射信号。当捕捉到过去一秒钟的你揿下按钮的信号,绿色发光二极管就会亮起,这也是预测器绝不会出错的原因所在。
特德姜在后记里告诉读者,他就是想用这样一个小小的预测器、简单的物理实验,虚构一个决定论世界——未来的一切都已注定,我们无法改变什么,虽然我们仍然拥有“自由意志”的“幻觉”,但这个简易的物理实验已经击碎了“自由意志”的基础。
这篇超短篇的美妙之处在于,作者以一个未来人(身处于未来一年)的身份,向过去一年的大众发出了警告,警告大家必须“假装”自己拥有自由意志——即便事实并非如此。未来人在警告中描述了三分之一的预测器玩家会陷于“运动不能性缄默”、“醒状昏迷”,因为他们“玩懂”了预测器,深深体会到未来不能改变、一切都不能改变后的人生虚无感。他们接受了“自由意志并不存在”这一结论后,“运动能力依然存在,动因却已消失”。
为了避免更多玩家陷于此境,从未来一年发来的警告就显得及时而深刻。特德姜更是运用决定论世界观调侃,既然一切都已注定,那么谁将陷入“醒状昏迷”,谁不会,早有定数,他发不发警告,都无法改变两者的比例,那么他为何还要发呢?
——因为他无法选择。
《前路迢迢》或说特德姜的作品,就是这样读完令人意犹未尽,仿佛可以随着作者,在他的虚构时空里,继续着思想实验、游荡好久好久。表面上看起来,这只是一个思想实验,可怕之处也就不那么可怕了。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见到的陷入“运动不能性缄默”、“醒状昏迷”的人还少吗?自我否定、自暴自弃、厌世自闭、极度悲观消极……很多人会经历这些心理低谷,多半是因为对未来失去了希望,认为自己无论做什么,对自己的生活、未来的人生都“无能为力”、不抱希望。如果,你也有这种“无力感”,那么,请跟随特德姜的思想实验,深思这个警告的内涵吧,相信你会毛发悚然,心胸豁然——
“自由意志并不存在,只是在你相信之前,它并不具有杀伤力。”
“现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相信什么。”
“相信谎言是避免醒状昏迷的唯一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