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罢不能是什么意思,揭秘欲罢不能一词的真实含义(2/3)

来源:国外服务器 在您之前已被浏览:1 次
导读:目前正在解读《欲罢不能是什么意思,揭秘欲罢不能一词的真实含义(2/3)》的相关信息,《欲罢不能是什么意思,揭秘欲罢不能一词的真实含义(2/3)》是由用户自行发布的知识型内容!下面请观看由(国外主机 - www.2bp.net)用户发布《欲罢不能是什么意思,揭秘欲罢不能一词的真实含义(2/3)》的详细说明。
笨笨网美国主机,w ww.2 b p .n e t

欲罢不能是什么意思,揭秘欲罢不能一词的真实含义(2/3)

“行为上瘾”的孩子,容易产生“情绪弱视”,缺乏同理心

尼尔·波兹曼在《娱乐至死》书中说:“毁掉我们的,不是我们所憎恶的东西,而恰恰是我们所迷恋的东西。”

没错,当孩子对一个行为产生持续的迷恋时,就需要父母对此提高警惕,因为它会给孩子带来视觉和神经反应迟缓的影响。

视觉研究人员科林·布拉克莫尔做过这样一个实验:

他挑选两只健康的小猫,一只放进竖条纹装饰的小屋,一只放进横条纹装饰的小屋,五个月后,将两只小猫放出来,发现小猫难以判断自己跟物体的距离,有时碰到桌子也不知道避让,甚至对滚动的球视而不见。

这个结果表明,长期在单一环境里长大的小猫会产生“视觉弱视”,而同样的道理,当孩子长时间沉迷在网络中时,也会存在“视觉和情绪弱视”,反应变得迟钝,情感变得冷漠。

譬如当孩子想要表达高兴时,会说“哈哈”,当特别高兴时,会说“哈哈哈哈”,他们用这样的词汇表达心情,可能很多时候,脸上并没有笑的表情。

我同事的孩子小新今年5岁,他有次正在玩游戏时,弟弟跑过来想跟他一起玩,小新一把推开他,完全不顾弟弟的摔倒,他的妈妈被他眼神里透出的冷漠吓了一跳。

一项研究表明,在孩子学习语言和情绪表达的最佳时期,如果每天玩3个小时的游戏,就容易错过跟父母的互动,而失去掌握这种技能的机会,也不能学会恰当地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感受。

并且,孩子的“行为上瘾”,不仅会在青少年期的孩子中产生,甚至在几个月的婴儿身上也会形成。

譬如父母在看手机时,孩子的目光就会追随父母的眼睛,对闪动的屏幕产生兴趣,长时间接触后,眼神变得爱漂移,变得缺乏耐心爱哭闹。

行为上瘾给孩子带来的,不仅仅是当下情绪和思维的改变,更会对孩子的成长产生消极影响,越早重视,孩子自我控制的能力就容易得到加强。

欲罢不能是什么意思,揭秘欲罢不能一词的真实含义(2/3)

建立积极的亲子关系,从3个方面改变,有效提高孩子自控的能力

亚当·奥尔斯说:“改变孩子的行为,先要从改变动机开始。”

当我们想要帮助孩子远离“行为上瘾”时,就需要帮孩子建立积极的改变欲望,从内心摒弃这种行为。

1、 改变环境:带孩子参加户外活动,提升社交能力

查理德·洛夫在《林间最后的小孩》书中,提出了“自然缺失症”的概念,我的印象特别深刻。

在绿色自然环境中长大的孩子,长大后出现行为上瘾、情绪焦虑等问题的风险能降低55%。

有位老师组织孩子们去参加夏令营,在去之前,让孩子们做一份“非语言行为分析”的测试,让孩子观察题目中细小的变化,一共48道题,孩子们平均每个人做错14道。

经过4天的户外活动后,在回去之前,老师又让孩子们做了一次测试,发现错误率下降33%,而且孩子之间的互动也变得友好,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得以提高。

2、 改变陪伴方式:父母改变自身行为,与孩子建立情感联结

心理学认为,每个孩子都有被自己父母认同的渴望。

当孩子可以从父母身上得到自我认同时,会有利于孩子提高自尊感,并远离有安慰作用的电子产品的诱惑。

父母的认同,在行为上表现为接纳、支持、肯定我、鼓励、适度赞美等能给孩子带来力量的正面表现,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抱持性的环境”。

所以,要想改变孩子,父母先要改变自身行为,与孩子建立情感联结,能让孩子内心更有安全感,也更能提高自控力。

笨笨网美国主机,w ww.2 b p .n e t
提醒:《欲罢不能是什么意思,揭秘欲罢不能一词的真实含义(2/3)》最后刷新时间 2025-03-21 11:25:35,本站为公益型个人网站,仅供个人学习和记录信息,不进行任何商业性质的盈利。如果内容、图片资源失效或内容涉及侵权,请反馈至,我们会及时处理。本站只保证内容的可读性,无法保证真实性,《欲罢不能是什么意思,揭秘欲罢不能一词的真实含义(2/3)》该内容的真实性请自行鉴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