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数赚钱法的收入公式是:
I = Pq
即最终的收入等于q个P连乘。
这个公式是不是有些熟悉?没错,这就是投资理财常用的复利公式。当我们的投资能力达到一定程度,假设投资的股票或基金的平均年化收益率提高到10%左右,那么1万元本金,一年就能赚1000元。
这看上去似乎没有很多,但如果是100万元,一年就能赚10万元,已经超过大部分人的工资了。如果是1000万元,一年就赚100万元了,这在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也属于高收入群体了。
在这种运算下,你的时间价值不再是一个固定值,而是随着本金、收益率和投资时间的增加而不断增加,即I=P(1+x)q,最终达到财富的暴增。其中:
I = P(1+x)q
I—收入,单位是元;
P—本金,单位是元;
x—收益率;
q—幂次方。
当然,投资市场中年化10%、20%的收益率,需要具备一定的投资知识和技巧才能达到,否则很容易受损。
04
先做加法和乘法
再收获指数爆炸
到这里,你已经知晓了三种赚钱方法,你可能会说:我既没有资源和技能去“把时间卖出多份”,也没有第一桶金去用“指数赚钱法”赚钱,怎样才能让时间价值发挥得更大呢?这里,我们不妨学学股神巴菲特的赚钱路径,先用加法,再尝试乘法,最后收获指数爆炸。
股神巴菲特小时候也打过工,他9岁之前已经做过5份工作。例如,6岁时,他就开始挨家挨户地兜售口香糖,每包口香糖赚2美分;不久之后,他开始逐家逐户卖可口可乐,汽水比口香糖赚得多,每卖6瓶汽水,他能挣5美分;后来他发现卖报纸更赚钱,于是开始一家家售卖报纸,顺便卖口香糖;再之后,他发现理发店的弹珠台赚钱,于是他开始大批低价买入坏掉的弹珠台,稍微修理一下,并且雇用理发店小哥帮他打理,他不用再亲力亲为便可以赚钱。
巴菲特11岁的时候,买入人生第一只股票“Cities Services”。那一年,他靠着各种打工存下来的钱已经有120美元。1942年的120美元,差不多相当于现在的3万元人民币。虽然因为一些原因,他这次只是小赚了一笔便退出了,但他却发现自己对投资发自内心的热爱。后来,巴菲特进入哥伦比亚商学院,拜师于本杰明·格雷厄姆,学到了丰富的价值投资理论。26岁那年,巴菲特已经赚到了174000美元。
其后,他便在“指数”赚钱的世界里滚雪。到他39岁的时候,资产已经达到了2500万美元。他60岁之后,资产顺利从10亿美元滚到了百亿美元;20年后,巴菲特的资产达到了600多亿美元,成为首富。
首先,巴菲特前期主要做加法,用时间来换钱;其次,他学会了雇用别人,买别人的时间帮自己赚钱,即乘法赚钱法;后来,他不断强化自己的投资能力,尝试股票和基金,不到30岁便收获了指数赚钱法带来的财富回馈。
对于刚进入职场的新人或者还在上大学的小伙伴来说,要想实现时间价值最大化,可以先以“加法赚钱法”为主,不断投资自己,提高单位时间价值,积累更多的本金;同时尝试开拓“乘法赚钱法”,挖掘自身潜质和赚钱技能。
最重要的是,一定要开始尝试“指数赚钱法”,学习基本的投资理财原理,哪怕开始只是存银行、买国债、存货币基金,也能在未来发挥威力,好过现在不知不觉地挥霍一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