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下来,如果只以“钱”来衡量一份工作的价值,不管是顶着大太阳去当漫展的服务员,还是在光鲜亮丽的写字楼里端茶倒水,都没有一个超市收银员的工资来得高。当然,如果你对漫画二次元感兴趣,想近距离接触喜欢的人物,或者是想在办公室接触不同的人,积累相关职场经验,那么除了钱之外,兼职还能带来额外的价值,但这不在我们的计算范围之内。
虽然我们可以用时间价值计算法统一计算时薪,但无论是领时薪、月薪还是年薪,其工作本质都是在零售自己的时间,也就是做“加法”。用加法赚钱,很多人视为理所当然。
但你要知道,时间是有限的,人的精力也是有限的,至少人不可能每天工作24小时。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神经系统学家戴维·丁格斯发现,随着时间推移,人们的反应会越来越迟钝,大脑某些部位的活动也慢慢减少。
对于大部分人来说,注意力最多能集中12小时,时间越长,注意力下降得越快。而用加法赚来的薪水本身也有“天花板”,一旦停止工作,就会失去收入。
很多人在职场工作十几年后才发现这一问题:如果薪水达到了一定高度,就很难再往上上一个台阶,一旦停下工作,就将一无所有。这是加法赚钱法的最大缺陷。
02
乘法赚钱法:
时间价值乘以倍数
讲完加法,我们再来看看乘法赚钱法。乘法赚钱法就是把单份时间卖出很多份,通过一次劳动领许多份工资。
例如,微信公众号的出现捧红了一众大号,其赖以生存的根源是内容。通常公众号的变现方式是:优质内容吸引读者—拥有流量—接广告—流量变现。通常头部大号的一篇文章,其广告费可达到几十万元;一篇阅读数量为10万+的普通公众号文章,广告收费也在30万元以上;一篇阅读数只有1000左右的公众号文章,广告收费则只有几百元。
不同的公众号,广告费差距高达数百倍。但是对于经营公众号的人来说,他们写一篇文章,只花“一份”时间,文章推送出去,这一份工作也就基本完成了。当然,推送之后的阅读数量也千差万别:大V则相当于给自己的时间加上了杠杆,可以让更多的人看到。这意味着将自己的写作时间卖出更多次。
这里我们也可以用公式I=PxQ来计算。只不过,这次P代表的是单位价值,Q是时间卖出的份数。互联网时代的很多兼职开源法都是通过这种方式实现的。
例如,我曾在很多平台开设理财课程,假设每一份课程单价99元,我只需要完成一次课程制作—课程内容设计、PPT制作、录音,就完成了工作,之后的渠道和广告宣传,让Q不断提高。如果课程卖出1000份,总收入就是99000元;如果课程卖出10000份,那总收入就是99万元。
这种赚钱方式的优势显而易见,即赚钱的效率大大提高,不用一直处在工作状态就能有被动收入。但其要求也显而易见,即需要具备一定的资源和技能,否则买单的人就很有限。
想通过这种方式赚钱开源,你不妨先梳理自己的特长和优势(详见第3章),然后发布在平台上做一些尝试。
例如,我们公司负责设计的同事,经常在创客贴、WPS等平台上制作相关的模板,然后给出一定的价格,只要有人下载就有收入进账。一般单份模板的购买价格为3.99~12元,这样每年会有额外的小几千元的收入。最重要的是,这样的收入不需要她坐班,不需要她付出额外的精力。这样赚钱,比朝九晚五打卡上班要轻松很多。
可问题是,如果没有技能或者资源可以变现,怎么办?我想,大多数朋友的终极目标或许和我当初相似,即不被金钱所累。那让钱为我们工作又如何做到呢?这就需要我们了解第三种赚钱方式—指数赚钱法,将我们的每一份时间按比率卖出。
03
指数赚钱法:
时间价值的指数倍
什么叫指数赚钱法?我们在数学课上学过,指数是幂运算an(a≠0)中的一个参数,a为底数,n为指数,幂运算表示指数个底数相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