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玩QQ群,我们相信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感想,那同样是玩QQ群,为什么有的人一毛钱都没捞到,有的人却可以赚得盆满钵满,其实,玩QQ群和做项目一样,其本身并无好坏,只不过是看谁来玩罢了,下面我们就举几个简单的例子来说明一下:
案例1.用QQ群玩人脉的“人脉哥”
我们和人脉哥是好朋友,他算得上是一个玩QQ群的高手,他的高明之处不在于玩QQ群的技术上,而是在于QQ群运用上;
人脉哥本身是做小儿推拿的,所以他就建了几个本地的母婴群,他建群的目的不是为了吸引那些新妈妈们入群,然后直接推销自己的产品和服务给他们,这就是他的高明之处;
他建这些群的真正目的,是为了吸引那些商家到他的群里发广告;如果大家建过群,或者管理过群的人都知道,进群的人中,有一大半的人基本都是进来想发广告的,非常令人讨厌,而人脉哥刚好相反,他最喜欢的就是这些人;
每当有商家在他群里发广告的时候,他立马就会兴奋起来,然后主动找这些人聊天,加好友,这些商家会很惊讶,他在群里发广告,这个群主竟然不踢他,反倒是主动联系他,跟他聊天互动,一般都会跟他聊得很好,而这些发广告的人,基本上都是商家的居多;
人脉哥就是通过这个方法,结识了本地的很多商家, 跟这些商家熟悉之后,他们就经常一起搞活动,做促销,然后也经常有商家邀请他帮忙拉人去参加活动;
至于人脉哥到底通过这个方法结实了多少人,我们还真不知道,只是每次我们在聊天的时候,他不经意间说到某某某他认识时,我们都惊讶不已,而他的外号“人脉哥”也就是这么来的;
就从结识人脉的角度来说,QQ群只不过是一个入口而已,当你认识了A商家之后,A也会带你认识更多的人,再往后是可以不断延续和交叉的;
也许有的人就要问了,我的群里进来的都是一些想发广告的小号,都是软件发的,我怎么结识他们啊,难道我要跟软件聊天吗;
那当然不是,没有谁那么傻,是商家还是软件发的广告,我们一眼就能辨别出来,如果人家发的是一款减肥产品,一件淘宝衣服,一个中奖广告等这种信息就不要联系了,直接踢了他们就行;
但是如果人家发的是同城的什么母婴活动啊,某新店开张啊,某业务促销啊,这些一看就是本地商家发的,那我们自然就可以去联系认识他们了,这还是很容易辨别出来的;
只要你多建几个本地群,那每天在群里发广告的商家一大把,就怕你不胜其烦而已,但是这个玩法的核心在于,你自己必须是群主,只有当你是群主时,你要结识他们才会更加容易,甚至到了一定程度,就会变成这些商家想结识你了,个中奥妙,请大家自行体会吧。
案例2.爱到处玩的大学生“牛仔”
牛仔是一名在校的大二学生,和其他大学生不同,牛仔不喜欢整天窝在宿舍里玩游戏,他喜欢到处玩,而且喜欢自己鼓捣一些古玩,手串什么的,也经常自己买一些材料回来,自己弄弄;
有一次,他看上了一个古董店老板的一个小古董,这个小古董要一万多块钱,然后牛仔没有那么多钱,但是牛仔非常想要,他就经常有事没事的跑到这老板的古董店,跟老板聊天,帮老板一些小忙,或者买一些简单的材料;
但是每次去,都会特别咨询一下老板这个小古董的各种情况,然后每次都依依不舍的放下,然后再离开;
就这样经过几次来回之后,这个古董店老板实在熬不住了,终于开口了,说看牛仔你这么喜欢这个小古董,就以成本价卖给了他;
如果故事只是到这里,那这个故事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但是真正精彩的地方在后面,当牛仔把这个古董拿到手之后,他立马就到他经常活跃的那几个群里面群分享了这个故事;
然后群里的人听了之后,对牛仔都特别的认可,但是他们对牛仔的这个古董更感兴趣,故事最后的结局就是;
牛仔的这个古董被群里的人买走了,而且价格还远高于这个古董之前的销售价,因为群里面的好多人都想要,最终就竞拍了起来,最后被出价最高的老板买走了;
牛仔就这样轻松的赚到了一年的学费和生活费,又可以到处去鼓捣他的那些小玩意了;
但是上面这些,都不是这个故事最关键的地方,这个故事最关键的地方,在于牛仔的那几个QQ群,这才是他的制胜法宝,也是我们最钦佩他的地方;
牛仔的那几个群,主要是一些车友群,摄影群,企业家群,退休老年人群,这些群的特点是没有一个群是跟古玩、手串相关的,而且牛仔的群也不多,就那么几个,但是牛仔在群里非常活跃,也很热心,所以群里很多人都很认可牛仔这个大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