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能认识到伴侣并不能给你带来幸福,他/她只是一面让你看到你自己需求的镜子,认识到你自己才是让自己幸福的根源时,那么你便进入到”内省”的阶段;
如果你们的亲密关系得以延续,并能不断地从“内省”中获得幸福人生的”启示”,彼此才能成为灵魂伴侣。
在日常生活中,两个相爱的人建立起来的就是最亲密的人际关系,这种亲密关系的质量如何?能否长久?取决于两个人是否能够及时”自省”,同时彼此共进。
这是一个艰难的过程,很多人在”幻灭”的阶段,便中途放弃,也有些人经过不懈努力,终成正果。
通常在进行一项工作,或者开展一项事业时,人们普遍认可的道理是”经过一番寒彻骨,才有梅花扑鼻香”。
其实,爱情也是如此,两个人只有经历过相处中的酸甜苦辣、痛苦彷徨、不离不弃,才能换来相濡以沫的亲密情感。
电影《北京爱情故事》
02、
人生不同时期的爱情有着不同的模样。
年少时的爱情是憧憬之爱。在宋歌眼中,拉大提琴的刘星阳是身上有光,背后有翅膀的女孩;
年轻时的爱情是执着之爱。在沈彦心里认定了陈峰,就算他没房没车没钱又算得了什么呢?只要她愿意。
青年时的爱情是隐忍之爱。面对渣男老公出轨,顾家的好女人张蕾最终没有突破报复的底线,选择了回家。
中年时的爱情是坚守之爱。刘辉和佳玲之间早就没有了刺激和激情,但是迈过了那道坎,两个人仍然舍不得离开对方。
老年时的爱情是不舍之爱。高霞在临死之前,希望给老伴找个知冷知热的人照顾他,才能放心离去。
这些爱情故事让我们看到,从青年直到老年,爱情并不是始终如一的模样,它会随着人的需求的变化而改变。
年轻的时候,我们渴望被爱,有情就能饮水饱;
时间久了,这份情就变成了左手摸右手的乏味,于是有的人就忍不住去婚外寻找激情,有的人即使没有婚外情,也在枯燥的情感相处中郁郁寡欢;
人到中年时,”激情”已经不再是爱情的必需品,生活已经将两个人紧紧”捆绑”;
直到老之将至,我们才终于明白彼此的重要,恐惧死亡将彼此分开。
电影《北京爱情故事》
开始和维持一段亲密关系背后的真正动机,其实就在于需求。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的所作所为,绝大部分都是为了让某些需求得到满足。爱情也不例外,在爱情中,人的核心需求就是”爱与被爱”,这一需要被满足便会觉得幸福,否则就会陷入痛苦。
然而,相聚与离别,欲望与责任,物质与情感,诱惑与坚守的矛盾充斥于爱情之中,让”爱与被爱”的需求变得复杂而迷离。
电影《北京爱情故事》
03、
虽然电影的结局是五对男女都收获了善果,但是现实中有太多的痴男怨女并没有走完爱情的全程。
看抖音里情感失落的男男女女们,似乎三亿用户中有两亿都受过情伤,头条情感频道中,也要数渣男、出轨、小三的话题最是火爆。
人人都渴望爱,但很少有人懂得爱,更少有人会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