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寨 十八寨在哪里

勐库十八寨——那赛普洱茶

村情概况

那赛行政村隶属于双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县勐库镇,地处勐库镇的东边,距离镇政府所在地20公里,距离县城41公里。东邻临沧,南邻亥公,西邻邦读,北邻坝糯。辖白花树、小村、正气塘等12个村民小组;该村是汉族和拉祜族的混居地。

自然资源概况

那赛村国土面积4.41平方公里,海拔1928米,年平均气温25 ,年降水量2000毫米。该村有耕地总面积为2236亩,其中田地有1099亩,土地1137亩,人均耕地面积为1.38亩,主要种植水稻、玉米等作物;全村耕地有效灌溉面积为945亩,有效灌溉率为42.2%,其中有高稳产农田地面320亩,人均高稳产农田地面积0.2亩;另外还拥有林地 4377亩,其中经济林果地为22亩,人均经济林果地0.01亩,主要种植经济林果为核桃。

那赛茶区

那赛茶区的名气在勐库东半山与坝糯茶区的名气不相上下,那赛茶区下辖的三个自然村分别是 “ 小村、正气塘和那赛大寨 ” ,其中正气塘的位置从小村出发还得往山上走,也是三个寨子中海拔最高,海拔在1800—2000米之间;小村位置居中,那赛大寨在小村下边。小村坡脚有条水流湍急的小河,当地人称其为 “ 那赛河” ,河上有座石桥将河两边的古道连接,过了石桥走10多分钟就到那赛大寨。古道从那赛大寨穿过,将那赛大寨分为上下两个寨,两个寨鸡犬相闻,相距不到100米,古道上方的寨叫上寨,古道下方的寨叫下寨,上寨下寨都是汉族寨,两个汉族寨的老人们都说,汉人没迁来之前,那赛大寨有佤族人在此居住过。

那赛古茶树

那赛大寨到小村的古道两旁分散着不少老茶树,从树形上看,过去留的都是藤条茶,从树龄上看,比小村拉祜族寨的要小一些,应该是汉人们在民国初年种下的。那赛村委会在上个世纪80年代以后新种了2000多亩高产茶园,白花树村是新茶园最多的寨子。目前白花树村、小村都有茶叶初制所。

勐库东半山的茶大多古茶树都为藤条茶,而那赛茶区的藤条茶与坝糯相比,条索的肥壮程度基本相似,而茶的整体口感在东半山当中算是拔尖的,这一点从丰富的内含和金黄的汤色当中可以得到有力的证明。那赛茶区所产古树有着勐库东半山古树的共性,其向阳而生,故苦重而涩轻,质醇而香扬;这一点在春茶尤为明显。其茶条索紧结显毫,汤亮色金黄,香气强烈特久,生津回甘佳,经久耐泡。

那赛普洱茶特点:

那赛大寨、小村、以及正气塘虽然同属那赛茶区,但由于海拔不同,树龄不同,茶的口感差距也稍有不同,相比于其他两寨,小村寨内大都为拉祜族,其中古茶树无论从树龄、口感、茶质都相对较好,其次应该算有“小冰岛”之称的正气塘,其茶茶质鲜美,茶气劲扬!下面是对小村、正气塘、那赛的口感分析:

小村:

那赛小村入口柔顺,入口微苦微涩,然后苦涩瞬间化开,入口顺滑,而后是回甘生津,层次感分明,且茶汤粘稠度高,挂杯香明显。

正气塘:

正气塘平均海拔2000米,有 “ 小冰岛 ” 之称的正气塘茶汤金黄厚实,干净明亮,茶香气劲扬,兰花香独特,汤质充满刚阳之气,汤感厚实,滋味饱满,汤香甘甜质厚,茶气强烈,气足韵长,喉韵深远,回甘绵绵不绝,冲泡后口腔持续保留冰糖的蜜香。

那赛大寨:

那赛大寨所产的古树茶带着典型的东半山特质,比之正气塘茶气相对较弱,比之小村,汤感粘稠度相对较低,茶汤香气明显,香扬水柔,也备受众多茶客的喜爱。

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传统古村落忠山十八寨期待与您的相遇

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

接连几天,阴雨连绵,

在淅淅沥沥的小雨中,

即将迎来壬寅虎年春节,

值此之际,

岩前镇带你云上游传统古村落忠山十八寨。

如今前往忠山十八寨的路,是2020年新修的,宽阔平坦。沿途多了不少新建的洋房。

岩前自古“前有十八寨、后有十八坑”,忠山原名十八寨(中心寨),明洪武年间始更名。其开拓者最早为邓、罗、曹三姓人,据今约有一千多年。十八寨 历史 久远,唐朝会昌年间起就已十分繁荣,宋代集资兴建永兴庵,元代筑围墙建城门,明代修桥铺路兴水利,至清代顺治年间已有十姓十三公聚集而居,户列四百余烟。现有保存完好的唐、宋、元、明、清古建筑二十余座。

到达忠山十八寨的村口,就可以看到一座古色古香的房子,大门旁有一块牌子上写着“忠山许氏祖屋”,属于“第三次全国不可移动文物普查登录点”。房屋为竹木结构,墙体则由竹篾和泥巴混合搭建而成,那种传统古建筑的气息扑面而来,走进大厅,抬头看屋顶,主房梁保存完好的雕花,可以看出祖屋当年的宏伟气派。

走出许氏祖屋左转进入一小巷不远,可见一门楼,门旁有块牌介绍,该处为“忠山红军战地医院旧址。”该建筑为清代民居,通面阔14米,通进深20米,面积近300平方米,由上厅、天井、下厅、院坪组成。

据史料记载:1934年4月,红7军团解放忠山,以忠山一带为红色根据地,攻打永安县城,到星桥消灭大刀会-组织,建立忠山党支部和苏维埃政府,开展土地革命。在此期间,红7军团和红军独立第9团战地医院设在忠山村北52号,收治数十名红军伤员和受伤赤卫队员,忠山村姜顺仪、卓月仔等到红军战地医院参加护理伤员,并在外面井边为伤员清洗绷带等医疗用品用具。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在全国各地,祖祠,祖屋,寺庙等在革命战争年代都为革命队伍医疗,休息,休整起到了重要作用。

传统 历史 文化建筑对于 历史 和 社会 的发展有见证意义。岩前镇重视 历史 文化建筑的保护,2016年立项,2017年2月起正式启动了对忠山古村落的一期修缮,2020年向上争取忠山三处文保单位专项资金503万元开展二期修缮,至2021年6月,完成修缮。

永兴庵日常大门紧闭,可咨询一下附近的村里人,从右侧一小门进入。庵内干净清幽,不时传来尼姑诵经声。大殿门口桌上有一些免费取阅的书,有《了凡四训精解编》,漫画版《弟子规》,《太上感应篇》,《三世因果经解说》,《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常礼举要》等。

永兴庵

始建于宋咸淳年间,清同治辛未年(1871年)重修,是忠山最古老的建筑之一,背倚大山,占地面积130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000平方米,二进制,前门楼为重檐悬山顶式。永兴庵由前大坪、门楼、前厅、回廊、天井、正堂几部分组成。

沿着小道一路穿行,街两侧的许多民宅门边院墙之上都砌有一个方型带眼石槽,乍一看很像农村喂养牲畜时的食槽,

大家来猜猜这是什么?

这是送水用的。

这种石槽在当地被称为“送水槽”,是十八寨人遵从儒家礼教风俗的体现。古时,村里男人多有外出,家中只留下女人,村中饮水,汲自于井,妇人多有不便,于是村中会安排男丁,按时为家中无男丁的女人送水,但男女受授不亲,男人更不能随意进出妇人家,聪明的先人便设立这“送水槽”,倒水入槽,流存于槽后缸中,男女隔墙闻其声而不谋面。

随处可见的古门楼

走在蜈蚣街上,接连看到两块石碑,一块上刻“石敢当”,另一块上刻“泰山石敢当”。小时候有看过“泰山石敢当”的有关传说,如今记忆已有些模糊了。问了度娘,才又捡拾回来:石敢当,又称泰山石敢当,中国旧时宅院外或街衢巷口建筑的小石碑。因碑上刻石敢当字样,故名之。作为民间驱邪、禳解方法之一,此风俗始盛于唐代。

石敢当立于街巷之中,特别是丁字路口等路冲处被称为凶位的墙上。石碑上刻有“石敢当”,或“泰山石敢当”的字,在碑额上还有狮首、虎首等浅浮雕。泰山石敢当习俗从内涵上体现的是“保平安,驱妖邪”,国务院公布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泰山石敢当”习俗榜上有名。

蜈蚣街

元至正年间,乡宦罗浩然所建,是忠山村的一条官道同时又是繁华的商业街道。蜈蚣街共分三段,全长600余米,后街由元帅亭至来紫阁长260米,中街从巷头至隆武桥桥头约150米,前街从文昌阁下至杨楚三公祠门口长约190米,街面中间用花岗岩条石竖向平铺,再由等长的石板条横向平铺,宽约1.2米—1.5米,中脊凸弧,当地人称之为“蜈蚣街”。由此而界定的忠山古街格局沿袭至今,数百年来没有改变。

沿着蜈蚣街,经过庄氏宗祠,其建于元代,明代重建,庄姓在忠山村是一个大姓。宗祠整体保存良好,门梁雕花繁复,木质结构古朴大气。大门紧闭,两旁有一幅楹联:忠山绵世胄,天水振家风。

右边有一架保存完好的风谷机。

风谷机基本构造是:顶部有个梯形的入料仓,下面有一个漏斗是出大米的,侧面有一个小漏斗是出细米、瘪粒的,尾部是出谷壳的;木制的圆形“大肚子”藏有一叶轮,有摇柄,手摇转动风叶以风扬谷物,是一种用来去除水稻等农作物子实中杂质、瘪粒、秸杆屑等的木制传统农具。

一路上随处可见的石制器具,石臼、石椅、石槽、石建筑,无一不展现着忠山这个传统古村落的 历史 感, 砖雕石刻、牌匾楹联,老态斑驳,却依然精美,每一块砖瓦,每一件雕刻都坚守着古村独有的记忆。

2014年蜈蚣街上发生一场大火,烧毁了一片古屋,留下了这片废墟,每次经过,都不禁唏嘘。

被烧毁的废墟旁,一座大宅第很是醒目。特别是那仿古大门,很有特色。院内种有花花草草,还放有一些石刻制品,大厅门前上方有一牌匾,上书“耕读第”。仔细一看, 此匾落款为清顺治十二年,顾炎武。

大门两边有一楹联:人民康健,富贵由天。

大厅上方又有一匾,上书“清白堂”。整栋建筑延续了忠山传统建筑风格,非常值得参观。

据当地村民说,2014年的大火蔓延至这里,房屋有一定程度受损,近几年屋主着手修缮,如今我们看见的大屋,古色古香,是屋主斥巨资修缮的成果,建议到忠山去参观时,可提前约定前往一观。

路过忠山村党群服务中心,能听见喇叭里重复播放的防范新冠疫情的宣传。

楚三公祠

位于忠山村西南部,楚三公祠是忠山杨氏第十三世杨楚三所建于清同治年间(1862-1874年)。占地面积700余平方米,建筑面积约500平方米,为两进制穿斗式硬山顶木构建筑。

许瑞芳旧居大厅里的两幅楹联:报国诗书礼,传家孝第慈。

沿街入目的石木结构场景,村民们闲坐休憩,好一副古村落生活图景。

走过了贯通老民居的石板路,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这元代船型石桥,它建于村西的仁溪之上,桥长37米(其中桥梁24米、东端引桥7米、西端引桥6米),两墩三孔,船形桥墩,上游方向高高翘起的船头用整块巨石打造而成,桥墩、梁、桥面、栏杆等均用花岗岩条石或方形石筑成。

村外桥头边是新修缮的“无碍斋”。无碍斋门头斗拱高耸、飞檐展翅,是忠山村老木匠庄盛福的手笔。

“无碍斋”作为忠山村当地宗教信仰活动场所。

站在无碍斋前眺望,

历史 留下的脚印清晰可见,

科技 进步带来的改变,

与这里民俗民风融合出不一样的色彩,

忠山十八寨这个传统古村落,

正在不断的焕发出新的光芒,

无论您在哪里,

十八寨在这里,

期待与您的相遇。

福建三明:悠悠古韵十八寨

十八寨位于三明市三元区岩前镇忠山村,相传古时由十八个寨子组成,因而得名。历经唐宋元明清这一千多年的风雨的洗礼,这里的古民居依旧傲然挺立,不失为翡翠山城中的一颗明珠。 这些古民居若一个饱经风霜的老人在讲述着一段段悠悠事,它们在这里等待了千年,只等待我们去聆听。

刚进寨子便可看见一座石桥,此桥从桥墩、桥梁、桥面直至桥栏都是用粗凿的长方体条石或石块粗砌而成,最有特色的当属其桥墩,其形尤如高翘的船头,整座桥梁平架在这三个船形石桥墩上,远远望去,好似一座浮桥,故而当地人俗称其为“石浮桥”,此桥系元代所建,造型国内少见,称得上是古代桥梁建筑史上的佳作。

桥基是船头形状格外显眼,不知这是否象征着古寨人民搏击风浪的不屈品格和一帆风顺的夙愿?栏杆有些沧桑了,桥面却依旧很新,有太多的人和物从上面走过,有达官贵人;有平民百姓;还有那老眼昏花的黄牛,一不小心便踩疼了它,如历史般沉重。浮桥没有呻吟一声,它只是静默的伫立在那里,和桥下的溪水为伴,和溪边的浣纱女为友。眼睁睁的看着她们由妙龄女子变为白发老人,流水倔强的流着,发着“逝者如斯”的感慨。

走过浮桥便来到建于唐代的蜈蚣街,长约500米,宽约一米,据介绍:这条小道曾是一条集市,两边都是商家店铺,贩夫走卒汇聚于此,商品琳琅满目甚是热闹,只是随着时间冷寂下去了,如同叱咤风云的英雄,那倾国倾城的女子,在风流一生后终归泥土,只是繁华过后的冷寂让人倍感凄凉。

此刻,漫步在古巷,天空似乎看透了我的心思,它悄然的下起了小雨。一滴滴雨打在青瓦上,打在石板上,“滴答滴答”,好像时间在走,又好像在弹奏一曲天籁。此时,一位老奶奶在屋子里缝衣纳鞋,一针一线缝补记忆的漏洞。偶尔抬头看看正站在屋檐下用瓢装雨水孩子们,这不正是我小时候做的“傻事”么?只是今天很少见那天真无邪的笑容了。天空朦朦胧一片,雨水顺着瓦片滴落,如同一粒粒珍珠落地,格外悦耳动听。“撑着油纸伞,独自走在,走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多么希望能遇见一位丁香般的姑娘”我吟诵着戴望舒的《雨巷》前行, 可我不是诗人,也没有“空阶滴到明”的感叹,我只能就这样撑着伞,去等待下一场雨的到来。

十八寨文风鼎盛,自古扬重贤重师之风,村民崇尚理教,自宋以后,先后有八十余名学子金榜题名,其中四人中进士。两三百人进入官宦仕途。建于元代,迄今已有630多年的历史的四贤祠”,因奉祀宋代理学家杨时、罗从彦、李侗、朱熹四大贤人而得名。十八寨的无数先人均是在此熟读圣贤书后,走出大山,功名及弟的。

据史料载,历代的副榜、岁贡、廪生、武生、列贡……济济80余辈,特别是陈家祖屋中至今还保留着两张依稀可见的中榜捷报,就是十八寨人才倍出的最好佐证。建于清同治年间的杨氏“楚三公祠”其厅堂之上可谓是雕梁画栋,不仅神龛、匾额、楹联等处的鎏金历经风雨却依然光彩夺目;其梁、枋、雀替、门窗等处更是布满木透雕手法而成的人物、鸟兽和花卉组合,工艺精湛,栩栩如生,尤其是其梁壁两旁象征四季发财的四盆木花柱,用四种不同的木料雕就,分别为梅、荷、菊和牡丹,据说其可随季节及湿度、温度、光彩的变化而呈现不同的色调,虽不得亲见,但其木雕盆花之精致逼真,工艺之超凡奇绝,已足以令我叹服。

小桥,流水,人家。”田园风光也是不容错过的,一大片菜地,一畦畦十分整齐,绿油油一片甚是好看。菜地旁是一条小河和一座石桥,最让我的惊喜的是那两个大水车,他们悠闲的转着,岁月般不紧不慢,从从容容的转过转下秋冬,浇灌出一季季的春华秋实。突然,不远处升起一缕缕炊烟,炊烟是农村的根,看着总会让我想起自己儿时在家乡调皮的日子,在炊烟升起后不久,母亲喊着我的小名唤我回家吃饭。

勐库十八寨之公弄、丙山、护东

本文转载【微信公众号:云高特,ID:gh-f25a303991a0】经微信公众号授权转载,如需转载与原文作者联系。

公弄、丙山、护东位于勐库西半山,勐库十八寨,寨寨出好茶,每个茶山产出的普洱茶,在口感上都有较大的区别。产出的普洱茶各有各的特点。下面就继续为大家讲解勐库十八寨中的公弄、丙山、和护东。

公弄

公弄坐落于邦马大雪山的一条小山脉上,公弄的海拔不算太高,但位置很好,视野开阔。公弄是一个较为“奇特”的布朗族村寨,拥有三绝,其一是古树众多;其二是茶艺多姿多彩;其三是奉茶为神者多如牛毛。

公弄在勐库算是个茶区,包含着公弄大寨、小户赛、豆腐寨(中户赛)、五家村、三家村等等,其中以小户赛、三家村的茶为最佳,但是公弄大寨的古树茶也有着自己的特点!

公弄古树茶特点

在勐库,有拉祜族和布朗族的地方都有着树龄较大的古茶树,公弄便是其中之一!公弄大寨的古树茶条型肥大,芽叶匀整,开汤时汤色金黄透亮,落口生甜,茶香馥郁,有蜜香,回甘持久,生津迅速,韵味悠长,茶质丰富,叶底鲜活灵动,是勐库诸多寨子中茶质肥美的茶品!

丙山

丙山地处勐库镇西边,年平均气温20.00 ,年降水量1800.00毫米,邦丙山平均海拔1500米,以布朗族、佤族为主。邦丙村村寨寨都种茶,茶园面积有4000多亩,有近千亩是1949年以前的古老茶园。海拔1500米以上,古树群落大,大约在2000亩左右。但有部分被矮化,非常可惜,古树茶茶龄在200年以上。丙山古树茶特点:果蜜香浓郁,茶气强劲,苦涩均衡,入口香气足,苦涩味稍重,苦化甘快,生津明显,茶汤香柔,汤色黄亮,耐冲泡,叶底肥嫩。得天独厚的地形条件,使得生长在这里的勐库大叶茶叶片特大,一般呈长椭圆或椭圆形,叶色深绿,叶质厚软,芽叶肥壮,呈黄绿色,绒毛特多。

护东

护东位于勐库西半山,海拔1150米,年均气温25摄氏度年均降水1600mm.

护东普洱茶特点

茶清香,条索清晰,芽尖肥厚多毫,叶片壮实完整,滋味柔顺,醇厚浓郁,回甘生津迅速,喉部非常舒服,尾韵足,耐泡,二十泡后,仍留有香甜滑柔感,水浸出物丰富。

武夷山旅游景点介绍

武夷山旅游景点介绍

武夷山是首批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之一,5A级风景区。接下来我为您带来了武夷山旅游景点介绍,欢迎阅读!

1、武夷山风景名胜区

武夷山风景名胜区面积约70平方公里,属典型的丹霞地貌,发育典型的丹霞单面山、块状山,柱状山临水而立,千姿百态。“三三秀水清如玉,六六奇峰翠插天”,构成了奇幻百出的武夷山水之胜。素有“奇秀甲东南”之称。

有距今约3800年高悬于峭壁之上的船棺,宋代朱熹创办的紫阳书院,元代御茶园以及历代摩崖石刻等名胜古迹。秦汉以来,为历代朝廷所推崇,唐朝时被朝廷册封为天下名山大川。武夷山是朱子理学的摇篮,是世界研究朱子理学乃至东方文化的基地。武夷山集道、佛、儒教于一身,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山。

九曲溪竹筏漂流

九曲溪的源头来自武夷山国家自然保护区的黄岗山。因景区内有九曲溪萦绕、贯穿而得名。在景区内全程9.5公里,直线距离仅5公里,曲率达1.9。乘筏顺水游览,约1.5小时。

这一段河道溪水澄碧清澈,傍山而流,穿涧而过,山回溪转,折复绕山,山溪相环,九折万状。两岸千峰可尽收眼帘;翠岚倒影,也可尽显于碧波之中。宋朝名相李纲对此咏道:“武夷古洞天,奇峰三十六。一溪贯群山,清浅萦九曲。溪边列岩岫,倒影浸寒绿……”(《题栖真馆三十二韵》)诗句如实抒写了九曲溪景区的特色。九曲溪两岸的峰岩还具有“移舟换景”的特点。同一山峰处在不同曲水的视点下,往往变幻为不同的景观,而峰名也因之而异,形成这个景区最大的特色。

2、武夷山大安源旅游景区

武夷山市大安源生态旅游景区,座落在武夷山市洋庄乡大安村大安源自然村内,地处全球“人与自然保护圈”武夷山国家自然保护区西北部。景区面积32平方公里。由龙归源、黄岗山大峡谷、茶马古道、泰平洋水上广场、龙井等景点构成。

景区内自然生态原始绮丽,素有“植物王国”、“动物世界”、“天然氧吧”、“亲水乐园”之称。景区内森林覆盖率达到98%以上,保留有最为完美的森林生态自然景观,树木毛竹繁茂,森林结构层次明显,植被类型丰富多样,林内层峦叠嶂,沟壑纵横,清泉飞瀑,水流潺潺,可以展示森林不同结构层次的景观及多种原始野生动植物。

独特的生态环境造就了大安源景区极优的空气质量,龙归源、黄岗山大峡谷空气中的负氧离子含量每立方厘米高达13万粒,素有“天然氧吧”的美誉。景区上游无任何居民生活,生态原始,未受到任何的人为破坏和污染,大安源之水,是大安源景区最具魅力和吸引力的风景。

3、武夷山茶愽园

千载儒释道,万古山水茶。作为世界文化、自然遗产的武夷山不仅山水钟灵、人文荟萃,茶文化也博大精深、独树一帜,在中华茶文化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武夷山市为铭记先民们的丰功伟绩、加深游客对武夷茶的了解,特在这度假区南端的九曲溪畔兴建了一座融于山水之中的茶文化大观园,力求奉献给游客们一部立体的画卷、形象的史诗!

茶博园总体分为景观园区、地下广场、山水实景演出观赏区、茶博馆和游人服务中心等五个部分。面积约7.8万平方米的园区里,集中展示了武夷茶悠久的历史、神奇的传说、精深的工艺;以“浓缩武夷茶史,展示岩韵风姿”为设计主题,通过历代名人的记叙、历史画面的再现、茶艺的互动表演,让大家领略到武夷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诱人的岩骨花香!

4、武夷山自游小镇汽车主题乐园景区

自游小镇景区占地面积约470亩,总投约十亿,是国家级4A景区及国家重点营地建设项目。

景区内有游客中心、会展中心、大型户外广场、汽车运动广场、茶山景观区、拓展游学基地、烧烤篝火区、灯光篮球场、变形金刚景观系列、汽车主题酒店、华闽大云房车院子、老火车主题景观、麦当劳得来速餐厅、葫芦家宴、朱子家宴、物流中心、高铁客运枢纽等;营地温泉项目及特色旅游街区现处于开发建设阶段。区内另有温德姆温泉花园、华美达、泓林、花海、途家公寓酒店等中高端酒店集群,总客房数将超过2000间。

自游小镇是集旅游休闲、运动养生、特色住宿餐饮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型景区;目前景区不收取入园门票,为广大游客免费开放。

5、武夷香江茗苑

武夷香江茗苑茶文化观光园坐落在福建省武夷山市生态创业园区仙云路1号,属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中国五星级茶馆、福建省养生旅游休闲基地、福建省首批观光工厂,并且还获得“2019年度全国茶旅十大金牌路线”、“2019中国美丽乡村休闲旅游行精品景点线路”、“2018中国旅游产业影响力-创意旅游商品”殊荣。

景区占地面积170亩,总建筑面积6万余平方米,公司另外还拥有茶山茶园3000多亩。景区分为茶文化教育宣传区、传统手工制茶体验区、斗茶品茗休闲区,涵盖武夷茶文化博览馆、茶叶现代化生产工艺楼、传统手工制茶作坊、茗香湖中庭水景、名丛品种园、休闲品茗阁、企业文化馆、产品展示厅、叶嘉茶馆、曲韵廊、问茶亭、茗战厅等游览参观点。

景区内茶园绿树葱郁,极具当地特色、富有茶文化气息的建筑错落有致,辅以花廊、曲径、池沼、水榭等,反映“天人合一”的人与自然和谐欲望,体现出绿色植物、蓝色天空、清澈水景、独特韵味的江南园林庭院式景观,是集茶文化宣传教育、传统制茶技艺展示、茶艺表演、茶产品销售、茶叶检测和研发以及茶产业生态文化旅游等为一体化的大型综合茶文化互动体验式休闲研学旅游基地。

6、武夷源景区

福建省武夷山武夷源原生态旅游休闲区位于武夷山主景区上游西侧,星村镇红星村四新林场。景区内山峻坡陡,峰峦叠嶂,秀瀑媚涧,溪泉奔流,古物遗迹,千古流悠,是理想的旅游度假、休闲养身的圣地。

上世纪60年代福建省林业局派伐木队进驻四新,当时四新场部每年为祖国的四化建设事业输送1000余万立方米的木料,在它最繁华的历史时期,仅伐木场内的子弟小学就有500余名学生就读,宽敞的大礼堂每晚观赏样板戏、电影的人都是人山人海,有当地的“小上海”之称。这里是原汁原味的60年代小镇,时代特征明显,从房屋结构到人员生活习惯仍保留着那个年代的特色。这里是追寻历史记忆的圣地,也是体验新时代农家生活的天堂。

武夷源生态旅游区目前已建成以景区专用公路为轴,以景区入口游客中心服务区、8-10公里峡谷观光、休闲娱乐区、漂流休闲娱乐区、森林人家休闲区、凤凰瀑布、红河谷观光游览区的一轴、五区模式,把本规划区建设成自然生态与人文生态相结合,自然风光优美、民俗风情浓郁、道教内涵深远的生态旅游区。

7、武夷山玉龙谷景区

武夷山玉龙谷景区是星村镇红星村到星村镇南山村的一条生态峡谷,位于武夷山风景区九曲溪上游生态保护区的南部,属于原始次生林,景区核心开发游览面积为858亩。

景区内草木丰茂、山青水绿、瀑布成群,且多珍禽异兽,生态环境、旅游资源组合极为良好,是一个集峡谷、瀑布群、古采矿洞、人工湖、原生性生态林为一体的综合性景区。景区上游有建设水库形成的人工湖及700多年前古人留下的古采银矿遗址,古采银矿遗址是目前国内唯一被开发利用的。该景区的开发填补了武夷山景区银矿文化的空白及没有岩洞游览的历史,同时也增添和丰富了武夷山旅游的内涵,是集科考、探险、休闲、度假、健体等多元旅游的理想景区。

具体景观有迎客松、玉龙瀑、木龙瀑、照天烛、珍珠瀑、剑池、思乡瀑、九叠滩、伏羲洞、银矿遗址等,辅以古朴的茶楼和具有教育意义的博物馆。景区内负氧离子含量达11.6万个负氧离子/每立方厘米,是名符其实的天然氧气吧。

8、武夷山齐云峰景区

齐云峰为武夷山九十九名岩之一。峰近星村,位于九曲溪起点的西南面,高插霄汉,因以得名。它又像一束燃势炽烈的火炬,因此俗称火焰山(与山北景区火焰峰迥异)。峰顶古时建有齐云亭,峰腰有齐云庵、圣者庵。静夜俯瞰峰麓村庄,只见各家灯火与繁星辉映成趣,人称天灯。“星村”之名也因而得之。

9、武夷山青龙瀑布景区

青龙大瀑布景区位于大峡谷华东第一漂上游,相距500米。瀑布由三级大瀑布群组合而成,全长200余米,落差120米,最宽处40余米。步入瀑布群,沿途灌木苍荫,飞虫鸟语、山花浪漫,珍禽动物隐现山中。沿赤壁拾级而上,水气濛濛,迎面扑来,宛如进入冰雪世界。眼前犹如一条青龙奔腾呼啸而下,跌落在石壁之上,形成大大小小的瀑布群。远眺瀑布,仿佛无源之水,直通天际,被誉为天然氧吧。

武夷山市华东第一漂位于武夷山风景名胜区至保护区主干线上,源于“华东屋脊”黄岗山。峡谷长14公里,相对于落差150米,漂流全程3公里,时间约80分钟,是体验大自然惊、奇、险、趣的首选旅游项目。

10、武夷山云河漂流景区

云河漂流是武夷山乃至福建省打造的重点旅游景区,以“慢游云河,品茗山水”为旅游主题,集休闲旅游、文化娱乐、生态观光为一体,丰富武夷山自然景观、人文景观的水上竹筏漂流景区。

云河漂流以武夷山提倡的慢生活的休闲旅游方式为旅游特色,游览方式为3拼排,提供品茶、讲解、唱山歌等旅游服务,乘坐安稳舒适,视野开阔,可观山景,能赏水色,是现代旅游中较为高端的休闲旅游产品,起点从兰汤码头至上埔码头,全程4.5公里,游程约55分钟,沿途可观赏到景区的大王峰、三姑岩、狮子峰、幔亭峰、和合岩等奇峰美景。“漂着吃茶”让您在“云里的时光,有茶的日子”里忘却红尘俗世的烦恼,充分感受武夷山“山水茶天人合一”的独特魅力。

云河漂流景区实现了三个第一:在中国双世遗产地首创以“漂着吃茶去”为文化旅游内涵的“流动的水上茶馆”;全国首创以玻璃钢仿真竹筏为原材料建造的水上漂流运载工具,安全舒适,古朴自然;第一次把竹筏漂流、品武夷茶、唱山歌、讲解导游、观山赏水等武夷山独具特色的旅游元素有机结合在一起,成为武夷山又一张亮丽的名片。

11、武夷山遇林庄园

遇林庄园依托瓷、水、茶、旅、乐,用东家、当家、掌柜三张笑孝卡,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打造最具民族特色的国际品牌。

遇林窑源于一段佳话,千年前的宋代战火纷飞,为避战乱河南钧窑制坯林师傅、建州水吉窑制釉林师傅,武夷山林姓瓷土场主,相遇风雨亭。三人意趣相投各有所长,共建窑场取名“遇林窑”,这是中国陶瓷史上的“桃园三结义”,也是中国陶瓷史上第一家“股份制企业”。1999年12月遇林窑成为武夷山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被誉为国宝。遇林窑是慈心园旗下子公司,提倡“因孝而笑”的文化理念,“孝笑”是遇林窑的核心品牌。

12、武夷紫薇自驾车主题乐园

武夷紫薇自驾车主题乐园位于宁上高速武夷山市境内(武夷山服务区),主题乐园占地面积220亩,建于2012年。2016年以来,武夷紫薇自驾车主题乐园投入改造资金1200多万元,逐步提升改造旅游服务接待中心、网络购物体验馆、自驾车营地、户外拓展基地、茶品体验区、“紫薇山庄”客房中心、健身馆、采摘园、咖啡屋、户外烧烤区等12个服务项目。

13、武夷山极地海洋公园

武夷山极地海洋公园于旅游度假区的核心位置,是目前福建省唯一一座以海洋文化为特色的,融合了极地动物世界与海洋生物世界的完美碰撞的海洋公园。不仅可以观赏海洋动物还可以一睹国内最大巨型圆柱展缸“定海神针”180°弧形的“珊瑚礁海底隧道”和90°弧度的“大堡礁鲨鱼湾隧道”,让您可以360°无死角的观赏鱼群在海底遨游。

14、龙川大峡谷

龙川大峡谷坐落在武夷山自然保护区内,这里峰峦叠翠,繁花掩映,珍禽异兽,叠泉流瀑。诸多景致为一体,耳闻鸟鸣泉吟,目染峻山清涧。从跨入景区起,就进入了盆景和瀑布的世界。古木参天,藤萝盘绕,集千年的灵气而形神兼俱,美轮美奂的'瀑布顺着怪石嶙峋的山体银链垂空,飞花溅玉,在阳光的照射下衬着丹霞的山体折射出迷人的七彩光晕,美不胜收,宛如仙境。武夷山如林的自然景观中,她独树一帜,桀骜不驯!在青翠的群山中潇潇洒洒的流淌着武夷山的诗情画意。沐浴着这迷人的山水,我们享受着无际的绿,在最原始浪漫的情趣中,我们溶入了大自然,与山水同醉。

龙川的红岩是与武夷山整个丹霞地貌是一致的,因其地貌的复杂性及受流水常年的侵蚀与切割,近1公里内百米落差的瀑布有2处,大小瀑布、山洞、隐潭、石洞十余处。龙川大峡谷的红岩是由于中生代未期燕山运动(距今13500万年)的影响,武夷山由原来的海底上升为陆地,随后2500万年前的喜马拉雅造山运动后,这里又隆起丘陵和高山,白垩纪晚期的红色砂岩是形成峡谷火红丹岩的主体,系前震旦和震旦系的变质岩系。

15、十八寨景区

十八寨景区地处武夷山自然保护区与武夷山风景名胜区之间、九曲溪源头桐木溪畔,距武夷山国家旅游度假区20公里。景区建有“华东第一滑”的诺克里滑道,全长658米。可以让您回味儿时的童趣,感受有惊无险的民间传统娱乐项目。景区以原始森林峡谷、三居石、添福泉、青牛关、老君龛、厚重潭、凤凰瀑、佛堂岩、猴观北斗、坐石临流诸景。这里泉飞瀑流、谷幽林密、藤交萝织、禽珍卉异,是科考、探险、休闲、度假、健体等多元旅游的理想之地。

组合的精美乐章,老林古树与奇岩怪石,相映成趣,野味焉然。空气中负氧离子含量平均每立方厘米达8万个,峡谷内有多处优美的景点,最精华处在朴园,青牛关和厚重潭。区内小路弯弯,沿着河道,顺着山势,有一定的坡度,也有一定的难度。十八寨地处武夷山自然保护区内,是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地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16、下梅民俗文化旅游

下梅村位于武夷山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旅游度假区以东8公里处,面积9.6平方公里,总户数600多户,总人口2700多人。下梅村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又是晋商万里茶路起点,完整保存着明清时代的古民居70余幢,有着深厚的民居文化和茶文化底蕴,是一处不可多得的古村落,已成为武夷山旅游业的新亮点之一。

明末清初,下梅村是武夷岩茶外销的集散地。据市志记载:最多时每日行竹筏达300余艘。建豪宅70余幢,所居城市。从保留至今的古建筑中,我们不时可以感受到康乾盛世下梅的繁荣景象。

下梅村民风古朴,剪纸,舞龙、山歌、唢呐表演,传统的农业生产工具、生活用品展览、古代作坊、婚俗活动、传统的农家宴,丰富的土特产,为您展示古朴的农家生活。川流不息的梅溪、当溪,布列溪畔的古村、古街巷、古井、古码头、古集市、古朴民风,构成下梅小桥流水人家典型的南方水乡风格。

17、五夫朱熹文化旅游

五夫镇地处武夷山市东南部,原名五夫里,始于晋代中期,迄今1700余年。它地处崇山峻岭之中,莲池十里,又称“莲花之乡”。五夫镇自古就有"邹鲁渊源"之称,是理学宗师朱熹的故乡,朱子理学的形成地,朱熹在五夫从师就学长达40余年。是重要历史文化名镇,历代名人辈出。至宋代已是鼎盛时期,名人学者云集,工商仕农极为繁荣,抗金名将刘子羽、吴介、吴遴在五夫降生;词圣柳永以及他家“柳氏三杰”在五夫孕育;胡安国家族的胡氏五贤出自五夫,可谓“群英荟萃”。

五夫镇里最能集中体现朱熹及其先辈功业的地方是兴贤古街。这条古街,早在中晚唐时,即具雏形。到了宋朝开始兴旺,在南宋后期,达到鼎盛时期。当时店铺商肆密布,名人学者云集。古街由6个街坊组成,全长1000余米。街中牌坊林立,石坊门上镌刻着多位历史名人手书的横额。街中的著名建筑有兴贤书院、朱子社仓、朱子巷和五贤井等。其中兴贤书院约在南宋孝宗时肇建,是朱熹当年讲学授徒的地方。书院门牌楼高耸,构筑精巧,门饰砖雕花鸟人物,造型雄伟凝重,蔚为壮观。

18、下梅龙井山生态

龙井山位于武夷山自然风景区东南面8公里,北距武夷山市区12公里处。龙井山健身休闲自然生态保护区,保护区域面积2000多亩,平均海拔300多米,气候冬暖夏凉。区内有一条在白垩纪地质年代形成的断裂带峡谷,长5000余米,陆生脊椎野生动物4纲20目33科55种。原始阔叶林覆盖率达100%,蕨类、菌类、苔藓类植物丰富,峡谷内一年四季花木繁茂,鸟类繁多,加上奇峰怪石嶙峋,峡谷内自然生态均衡,空气中负离子含量高,因此龙井山被一些科考人员称为“绿色之肺”。

拥有生态完好的自然景观,峡谷里冬暖夏晾。主要景观:祈雨堂、乾坤手卦、祈水井,地理风水四圣兽:青龙、白虎、朱雀、玄武,阳鱼眼瀑布还有清朝嘉庆皇帝例赠八品命官的地龙心穴还有历代-百姓祈福的法坛。

据史料记载:自宋代以来,龙井山祈雨堂就是当地百姓求神祈雨、求福的地方,已成为武夷山东部最热闹、最有影响力的祈雨场所,只要是遇上旱灾年头,四村八邻的村野之民就会到龙井山求雨,其场面十分壮观。至今还留有祈雨的祈水方井遗存。

19、印象大红袍

这里是世界上最大的茶馆,全球首创360°旋转观众席,为世界上第一座“山水环景剧场”,舞台视觉总长度12000米,是世界上最长的舞台,史无前例地将15块电影屏幕,完美的融入到自然山水之中,首都呈现多屏幕矩阵式超宽实景电影场面,现场效果如梦似幻,真切感受人在画中游的幻境体验。

在这座茶馆,有2155个座位;观众席五分钟内即可完成一次360°平稳旋转;坐席的视觉半径超过2公里,四面舞台相连,可绵延出万米长卷的壮阔气象;全部采用世界顶级灯光音响设备,视频总码灯、电脑灯3000盏,环绕音箱。

置身印象剧场,福建最著名的大王峰、玉女峰可一眼望尽,中国茶王大红袍茶香缭绕,温暖在心,盘旋之间,亲近一次久违的自然。

20、武夷水秀

“武夷水秀梦之泉”讲述了三个年轻的农民将竹筏停靠在蜿蜒的九曲溪畔时发现了不同寻常的泉水而进入梦境所展开的故事,以武夷山九曲溪水为创意元素,以畅游九曲溪的奇幻之旅为主线,讲述一段九曲溪“从未向世人”诉说过的传说。旨在赞美武夷山的水,通过“水是武夷山的灵魂”这个点来烘托出武夷山水纯洁、美丽、智慧、力量、生命力、财富、永恒、和谐、与想象力这九个美德。

21、夜游崇阳溪

夜游崇阳溪项目是一台游船行进式山水实景演出,由著名导演刘洲铭先生组建导演团队进行艺术总策划,以《醉美云河夜》为主题,拥有亚洲室外最长绳幕,漂着看演出,打造行于云端、游于画卷的意境,免费提供茶点、品茶服务。

整场演出共九个章节,游程约50分钟,,依次呈现:“永亭”“棋味”、“梦真”、“梦蝶”、“醉画”、“鹭笛”、“炊烟”、“月词”、“廊寻”。以杯中山水、行舟作画的方式写意地将武夷山茶文化、柳永文化,传统民俗文化等元素有机结合,让游客在朦胧的夜色下、独特的烟雾环境和优美音乐氛围里,观仙女舞袖、品柳永诗词、与古人对弈、共玉女弄琴、让人如痴如醉、似幻似梦,游弋于武夷仙凡境中。

22、城村汉城遗址

城村汉城遗址位于武夷山市兴田镇城村西南1公里,发现于1958年。已知有高胡南坪和胡北坪的宫殿建筑,以及下寺岗和马道岗,以高胡南坪建筑规模最大,是福建省已发现的古城址中保存较好的一座汉代古城址,也是我国江南地区比较完整的一座,为武夷山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的组成部分。1996年12月列为第四批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城村古城是闽越王立国后建设的。公元前202年,刘邦登上皇位,复立无诸为闽越国王。无诸成为西汉中央王朝首封的少数民族异姓诸侯。无诸死后,无诸的后代东越王余善最后刻"武帝"玺自立为帝,发兵反汉。汉武帝调遣四路大军围攻闽越国,汉武帝为了彻底消除后患,诏令大军焚毁闽越国的城池宫殿。城村古城及其宫殿于汉武帝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被汉武帝派遣的大军所毁。

福建省政府专门成立了闽越王城博物馆负责保护管理闽越王城遗址。目前景区内有新建的闽越王城博物馆和历史文化积淀丰厚、人文历史价值较高的闽越王城遗址,以及风貌古朴幽静、个性鲜明,素有"潭北名区"之誉的古老村落--城村。 ;